日本對長晶技術有所保留,至于中國廠商的長晶技術源自于俄羅斯,又以提拉法(CZ)和泡生法(KY)為主流技術,目前成熟的技術為KY法,平均12~14天即可長出約65-85公斤的晶球,但在良率上有難控制的問題。近年來各企業不斷投入藍寶石產業的趨勢,藍寶石的供需市場已達到了供過于求的階段,價格不斷下跌,靠者主流技術的KY法,在市場價格戰略上已經難以打出其優勢價格。
日本藍寶石長晶主流技術為導膜法(EFG),其優勢在于長晶后的形狀可自行調整,針對應用與需求不同可長晶成:板狀、曲面狀、管狀、圓柱狀等,其優勢為良率穩定,長晶時間比泡生法(KY)快速,后加工的流程上可省去掏晶棒以及切割制程,進而節省成本。
導膜法(EFG)的長晶法一天可長出1~2次,特別是可連續生產,一次可長出20~40片的原板,原板的大小可設計。大可長出8”的大小。如5“手機屏的試算,一個月可產出3000片以上的產能。
重點是,不同晶向及角度都可在晶種控制后生產。而臺灣革森有限公司/上海巨洪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與日本有20年經驗的導膜法(EFG)長晶公司已經簽署代理合約,其內容為導膜法(EFG)的”長晶設備銷售”與”技術轉移”,為了滿足終客戸的需求,2016年在大陸市場的長晶爐投資估計肯定會超過3000臺以上。
革森有限公司及上海巨洪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已取得日本EFG法長晶公司授權,開始進軍中國藍寶石市場,臺灣革森/上海巨洪認為大陸市場以后的主流為導膜法(EFG),2015年看上有300臺的訂單、2016年看上1000臺訂單的前景。相信在未來臺灣與中國藍寶石市場上勢必會造成一大變革。


